工信部:四川擴大水性涂料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
一、節能降耗取得新進展,水性涂料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。
2014年前三季度,化工行業萬元收入耗標煤421千克,同比下降3.6%。其中,乙烯、燒堿、電石、黃磷綜合能耗分別為816.6千克標煤/噸、373千克標煤/噸、991.6千克標煤/噸和3047.9千克標煤/噸,分別下降2.2%、3.2%、4.4%和5.5%;合成氨綜合能耗1348.7千克標煤/噸,同比持平。
二、存在主要問題
(一)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。由于前期過剩程度嚴重,同時傳統大宗化工產品需求增速明顯下降,傳統化工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仍然嚴峻,低水平同質化競爭激烈,裝置開工率低,包括:無機化工原料、農用化學品、橡膠制品、大部分有機原料和合成材料以及部分通用型化工新材料等。另外,染料是2014年少有盈利水平較好(增長32.6%)的行業之一,刺激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,計劃總額同比增長52%,新開工項目增長37.2%,未來潛在的產能增長值得注意。
(二)創新能力不強?萍假Y源主要集中在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及大型國企,大部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弱。近年來,企業用于科研投入的資金占產值的比例有所提高,但與國際先進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,特別是企業技術集成能力較弱,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約30%。當前,個性化、差異化、綠色低碳的高端產品需求不斷增多,而國內相關行業(如信息、環境用化學品)盡管有亮點,但并還未形成新的增長點,進口國外產品較多。另外,近期高附加值子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下降趨勢,將影響行業未來創新能力的提升。
(三)資源環境安全壓力較大。全年,天然橡膠、硫磺、鉀肥進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過80%、48%、42%;ば袠I的“三廢”排放量較大,重大安全環保事故時有發生。進入化工園區企業的總產值不足全行業的50%,同時化工園區存在著數量過多、分布過散、規劃建設水平不高等問題。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不健全,提升安全環保水平的基礎性工作亟待進一步加強。
(四)運行成本上升;ば袠I物流、能源、財務成本上升。全年,化工行業每100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87.48元,同比上升0.58元,比全國工業高1.84元。由于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帶來的降價預期以及下游市場需求低迷,中間商和下游用戶的進貨意愿不強,使得化工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12.76%,比去年同期提高4.74個百分點。由于資金的流動性降低等因素,化工行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20.9%,比去年同期提高12.83個百分點。電力、天然氣價格上升,安全環保、人工成本不斷提高。
(五)下行壓力不斷加大。2014年,受下游市場需求不足、產能過剩問題、成本高位運行等因素影響,化工行業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不斷增大。從主營業務收入看,一季度增長10.7%,二季度10.1%,三季度9.1% ,四季度只有3.9%。從利潤看,一季度增長9.8%,二季度8.2 %,三季度下降0.9 %,四季度下降8.5%。
三、2015年形勢預測
2015年,世界經濟將繼續溫和復蘇,國際能源結構持續調整,美國頁巖氣和中東低價油氣對我國化工產品將造成強烈的沖擊,國際貿易摩擦、知識產權糾紛等問題將影響我國化工產業“走出去”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,下游市場需求增速放緩,新的環保法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,產業發展面臨多種的挑戰。同時,中央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將進一步激發市場的活力,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,“一帶一路”、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等戰略的全面實施,將給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。預計2015年,化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約9.5萬億元,同比增長8%,利潤4700億元,增長7%。
四、重點工作
(一)加強規劃戰略引領。研究新常態下石化化工產業的重大戰略問題,編制“十三五”石化化工行業發展規劃,優化乙烯、對二甲苯(PX)、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(MDI)等重點產業布局,編制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,引導現代煤化工產業有序穩定發展。在化工行業落實“一帶一路”、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等戰略,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和增長點。
(二)規范化工行業發展。研究制定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(MDI)、鉻化合物、煤制烯烴行業規范,對輪胎、氮肥、磷肥、氟化氫、氯堿等行業實施公告管理,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傳統化工產能過剩長效機制。編制化工園區規范條件,規范化工園區發展,研究制定城鎮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企業布局調整政策,優化危險化學品企業布局。
(三)促進傳統化工轉型發展。推動氮肥原料結構調整和多元發展,提高磷鉀資源綜合利用水平,發展環保型的農藥品種和制劑。研究制定輪胎標簽制度,推動綠色節能輪胎發展。引導傳統基礎化工原料和大宗合成材料向高純試劑和材料、高牌號和專用料產品方向轉型,提升差異化競爭優勢。加強化學品管理工作,提高安全環保水平。
(四)大力實施創新驅動。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、企業為主體的“產學研用”技術創新體系,加強標準建設,突破一批核心、共性和關鍵技術。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、生物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,為節能環保新要求、人口老齡化等新市場提供新材料。
(五)推進兩化深度融合。推動化工行業智能制造及智能工廠試點示范,推進農資電商發展,研究推動智慧化工園區發展,提高園區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,大力發展電子化學品、3D打印材料,推進產業深度融合。
(六)推動與下游產業密切合作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,以應用為導向,促進上下游融合發展。擴大水性涂料、聚氯乙烯(PVC)、聚氨酯保溫材料等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,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材料保障,大力發展電子化學品,為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特別是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材料,擴大工程塑料、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在高端裝備中的應用。